热线电话

0791-83068301

你的当前位置: 首页 > 热敏灸发展 > 热敏灸知识

热敏灸是啥?这篇文章告诉你!

日期:2021年10月20日   文章浏览击数:299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六种灸感

a.透热(见图一):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b.扩热(见图二):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c.传热(见图一):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着某一方向传导,甚至直达病所;

d.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见图四):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e.表面不(微)热深部热(见图五):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f.非热感(见图六):施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压、麻、胀、重、痛、冷等非热觉。

图一:透热示意图图二:扩热示意图

图三:传热示意图图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示意图

图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示意图图六:非热感示意图

1.jpg

2.jpg

与传统灸比较

3.jpg

热敏灸与传统悬灸均属悬灸,但有本质的不同:

①灸感不同:灸感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对于悬灸疗法,艾热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感。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②灸位不同: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率很低。

③灸量不同: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这是患病机体自身表达出来的需求灸量,所以是最适的个体化充足灸量即饱和消敏灸量而普通温和灸的灸量每次每穴一般从10分钟到15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往往达不到治疗个体化的最佳灸量。

④灸效不同:20多年的研究表明,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了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普通温和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

热敏灸的适应证

4.jpg

临床上凡是出现热敏穴位的疾病,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热敏灸疗法的适应证。而且热敏灸具有安全、有效、无创痛、无毒副作用、成本低廉、调动人体内源性抗病功能等优点。

热敏灸对下列病症能明显提高疗效:骨性膝关节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感冒、面瘫、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征、男性性功能障碍、痛经、慢性盆腔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缺血性中风等。

热敏灸的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其安全有效,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施灸时,应详细了解操作过程,打消对艾灸的恐惧感或紧张感。

2、施灸时,应根据年龄、性别、体质、病情,采取舒适的并能充分暴露施灸部位的体位。

3、施灸剂量根据病情不同,个体不同而各不相同。

4、婴幼儿、昏迷患者、感觉障碍、皮肤溃疡处、肿瘤晚期、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急性期)、血液病、大量吐(咯)血、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禁灸。

5、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不宜施灸。

6、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保护水疤,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人,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人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分钟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7、施艾灸时,要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或烧坏衣服被褥等物。

8、治疗结束后,必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